在水系电池研究领域,有一位才华横溢、成绩斐然的青年才俊,她就是赵瑞正博士。近日,赵瑞正博士凭借卓越的科研成果和杰出的学术表现,荣获复旦大学2023年度优秀博士后称号,水系电池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向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与最崇高的敬意!
赵瑞正博士于2020年12月在山东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师从尹龙卫教授。2021年1月,她怀揣着对科研的热忱,进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开启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生涯,师从赵东元院士和晁栋梁教授。
赵瑞正(右一)与博士后合作导师赵东元院士(左一)参加国际前沿论坛
学术成果卓越
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赵瑞正博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她获得了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等人才支持计划,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科研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未来发展潜力的肯定。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立项,为她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也让她有机会在水系电池研究领域深入探索。
赵瑞正博士在学术研究上的成果丰硕,近3年来,在Natl. Sci. Rev.、J. Am. Chem. Soc.、Adv. Mater.、Matter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篇入选ESI热点论文,3篇入选封面文章,累计引用3700余次,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她在水系电池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广泛影响力。此外,她还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为水系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学术交流方面,赵瑞正博士同样表现活跃。她受邀参加第一届水系电池国际研讨会,并荣获最佳论文奖,这不仅是对她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也让她有机会与国际同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她还担任Battery Energy、Rare Metals青年编委,Adv. Powder Mater.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委员,Front. Chem.电化学领域评论编辑(Review Editor)和客座副主编(Guest Associate Editor),在推动水系电池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得分享
赵瑞正博士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在复旦大学的博士后经历,让她收获了宝贵的人生财富。在赵院士温文尔雅、治学严谨的指导下,她得以在前沿研究领域学习与成长,深入探索丰富多彩的介孔材料世界。
研究生时期,赵瑞正博士首次接触的课题是利用硬模板可控制备有序介孔材料。在研究过程中,她偶然发现了具有独特电子导电性、丰富表面官能团、可调层间结构以及界面化学等优势的二维MXene材料,并逐渐意识到科学研究应当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以及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因此,她在博士期间主要从事二维MXene基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碱金属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水系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备受关注,但能量密度的发展却面临困境。赵瑞正博士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研究热点,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开发新型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高比能的水系电池。在接触这一新领域时,她遇到了诸多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通过与合作导师和课题组同学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不断调整研究策略,最终在水系电池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赵瑞正博士深知感恩,她感谢导师赵东元教授和晁栋梁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也感谢家人的理解与陪伴。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脚踏实地,借助团队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前沿,为水系电池的实用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将课题组专注努力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
博士后阶段是科研人员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内,科研人员不仅要完成从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身份转变,更需要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学术思维和科研体系。赵瑞正博士希望更多有志于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能够加入复旦大学博士后队伍,共同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赵瑞正博士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位水系电池研究中心的成员。她的求是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水系电池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赵瑞正博士为榜样,携手共进,开创水系电池研究的美好未来!再次祝贺赵瑞正博士荣获复旦大学年度优秀博士后殊荣!